图片
图片
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据此完成9~11题。
图片
9.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 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 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10.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A.冻融造成的变形 B.构造挤压变形C.流水不均匀沉积 D.风沙差异沉积11.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A.持续升温 B.持续降温C.波动升温 D.波动降温图片
图片
参考答案9~11DAC试题分析2024年高考地理命题者针对土壤主题命题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这是因为土壤这一知识点在整个自然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处在教材知识链的末端,土壤形成和演化的分析,应建立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才能综合分析。命题要体现对综合思维的能力考查,使试题呈现情境化和综合化,土壤主题就成为最佳的选择。另者,土壤知识板块是新课标、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通过高考的引领作用,能增强教学中对新增内容深度的探究。其三,土壤要素本身的特殊性,它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最重要的环节,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要素,土壤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优劣。因此,今年或以后若干年,土壤主题仍会出现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用以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第9小题由图信息:风沙与泥沼土互层形成于距今8.11~11.81千年间,距地表100~200厘米深处→风沙与泥沼两种土层共存→古环境演从(冰川融化)有(静态)水形成泥沼土,到(冰川融化结束)无水,在较干旱的环境下以风力沉积为主而形成风沙层→依据材料提示,在静态水环境下形成泥沼土,其沉积物由于静水搬运能力较弱因而颗粒较细,而且有水环境生物较丰富,沉积物中有机质较多。→合理的选项应是D。第10题图片
灰绿色泥沼土层形成于距今11.81~14.50千年间,该时期冰川大量融化(全部土层由泥沼土组成,说明整个时期内该地被水所覆盖)。其表层(深度230~260厘米处)出现了波状形变形,可以进行如下推理:(1)如果是构造挤压变形,波状形变形以下早先形成的各土(或石)层也必然随构造运动产生变形或变位,所以该推理不成立;(2)如果是流水不均匀沉积,只能造成不同深度颗粒大小的不均匀水平分布,而不是波状形变形,此推理不成立;而当时环境为有(静)水的环境,可排除风沙沉积差异的可能。因此该题合理的选项应为A,波状形变形是当时气候冷暖变化,使表层沉积产生了交替冻融过程,在此过程中内部结构变化而形成。第11题图片
距今15~8千年,涉及到图示中的冰水扇-洪积扇沙砾石层、灰绿色泥沼土层和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三层。其中,冰水扇-洪积扇沙砾石层可推测为冰川融化初期在坡面(山麓)形成的堆积,后冰川继续融化使当地水量增加到最后融冰结束,推测应是当地环境为升温状态(全球变暖)造成冰川不断融化的过程。结合第10题中波状形变形原因分析结论,说明升温不是持续升的过程,而是冷热交替的过程。因此该题合理的选项是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